反應釜作為化工、制藥、食品等行業的核心設備,其發貨前的檢測是確保設備安全、性能穩定和符合工藝要求的關鍵環節。檢測需覆蓋結構完整性、密封性、材料合規性、功能實現及安全附件等多個維度,以下是具體檢測流程與要點:
一、外觀與結構檢測
1、表面質量檢查
焊縫檢測:使用放大鏡或內窺鏡觀察焊縫是否均勻、無氣孔、裂紋或未熔合現象,重點檢查接管、人孔、攪拌軸等應力集中部位。
防腐層檢驗:對不銹鋼釜體,確認表面鈍化層完整,無銹蝕或腐蝕痕跡。
幾何尺寸核對:測量釜體內徑、高度、封頭曲率等參數,確保符合設計圖紙要求,偏差控制在±1%以內。
2、結構完整性驗證
支撐與固定:檢查支座、耳座、吊耳等部件的焊接強度,確認無變形或松動。
攪拌系統對齊:驗證攪拌軸與密封裝置的同軸度,偏差需≤0.5mm,避免運行中產生振動或泄漏。
接口匹配性:確認進料口、出料口、溫度計套管等接口的規格、位置與工藝管道一致,法蘭密封面平整無損傷。
二、密封性檢測
1、液壓試驗
試驗壓力:通常為設計壓力的1.25倍,保壓時間≥30分鐘,壓力降≤0.5%為合格。
檢測方法:向釜內注水或專用試壓液,排除空氣后緩慢升壓,重點觀察焊縫、法蘭連接處、攪拌密封等部位是否滲漏。
2、氣密性試驗
適用場景:適用于高壓或有毒介質反應釜,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05倍。
檢測方法:充入干燥氮氣或壓縮空氣,用肥皂水涂抹密封面,觀察是否產生氣泡,或使用氦質譜檢漏儀進行高精度檢測。
3、攪拌密封專項檢測
機械密封:通過盤車檢查密封端面是否靈活,無卡滯或異常聲響;運行測試中監測泄漏量,≤5mL/h為合格。
填料密封:調整填料壓蓋壓力,確保泄漏量≤10滴/分鐘,同時避免過度壓緊導致軸磨損。
三、材料與工藝合規性檢測
1、材質證書核查
確認釜體、攪拌槳、接管等部件的材質符合設計要求(如304/316L不銹鋼、哈氏合金等),并核對材質證明書、光譜分析報告。
2、焊接工藝驗證
抽查關鍵焊縫的射線探傷(RT)或超聲波探傷(UT)報告,確保焊縫質量達到Ⅱ級以上標準。
對復層材料(如不銹鋼襯里),檢查貼合度,無鼓包或分層現象。
3、表面處理檢驗
確認內壁拋光精度(Ra≤0.4μm)或噴砂處理等級(Sa2.5級),滿足工藝對清潔度的要求。
對有保溫要求的反應釜,檢查保溫層厚度、密度及防護層完整性。
四、功能與安全附件檢測
1、攪拌系統測試
空載運行:啟動攪拌電機,觀察軸向跳動≤0.5mm,運行平穩無異響。
負載測試:模擬工藝條件(如粘度、轉速),驗證攪拌功率是否符合設計值,偏差≤5%。
2、傳熱系統驗證
對夾套或盤管反應釜,進行水壓試驗(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5倍),確認無泄漏。
測試溫度控制精度,確保溫控儀顯示值與實際介質溫度偏差≤±1℃。
3、安全附件功能檢查
壓力表、安全閥:校驗量程、精度及回座壓力,確保在有效期內且鉛封完好。
爆破片:檢查爆破壓力是否符合設計值,并確認安裝方向正確。
緊急泄放裝置:模擬超壓工況,驗證泄放動作的靈敏性和可靠性。
五、發貨前確認
1、清潔與防護
清除釜內殘留物,對不銹鋼表面涂抹防銹油,搪玻璃釜內充氮保護。
封閉所有接口,外露軸端包裹防護套,避免運輸中損壞。
2、文件與標識檢查
整理質量證明書、操作手冊、備件清單等文件,確保與設備一一對應。
在釜體明顯位置標注設備編號、介質名稱、操作壓力/溫度等警示信息。
2、包裝與固定
根據設備尺寸選擇木箱或框架包裝,內部填充緩沖材料,防止運輸振動。
固定攪拌軸、支座等突出部件,避免碰撞變形。